在东西湖区临空港文化中心,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挺拔的身影穿梭于各场馆之间,他时而检查消防设施,时而指导队员执勤,时而耐心解答游客咨询。他就是年仅29岁的保安队长操远林,一位将"安全"二字镌刻在心间的平安守护者。
从"门外汉"到"业务通"的蜕变之路
自2021年,操远林初入保安行业时,面对专业的安防系统、复杂的消防设备,这位大专毕业生也曾感到力不从心。但他以"归零心态"重新出发,白天跟着老队员实地操作,晚上研读《保安服务管理条例》《消防法》等专业书籍,不到半年就考取了消防设施操作员等职业资格证书。在文化中心智慧安防系统调试期间,他连续72小时驻扎现场,跟着技术人员摸透了每一个监控探头的覆盖范围、每一处报警装置的响应机制,绘制出详实的安保"作战地图"。
创新管理织就立体防护网
面对这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全开放式文化综合体,操远林创新提出"网格化+专业化"管理模式。他将整个区域划分为8个责任网格,针对图书馆、剧场、展览馆等不同场馆特性,量身定制安保方案:在少儿阅览室增设防走失预警机制,在剧院散场时启动"潮汐式"疏导,在临湖区域建立防溺水巡查制度。2023年夏季,他在巡查中发现一名儿童与家人走散,立即启动应急机制,5分钟内就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帮助孩子找到父母,这样高效专业的处置已成常态。
以心换心凝聚团队战斗力
"队长总是第一个到岗,最后一个离开。"队员们都记得,去年除夕夜,操远林让外地同事回家团圆,自己连续值守36小时。他建立的"师徒结对"机制,让每位新队员都能获得业务指导;每月组织的消防演练、防暴培训,使团队始终保持专业水准。在他的带领下,这支30人的保安队伍连续两年获评区级"优秀安保团队"。
团队引领聚合力
"一人强不算强,团队强才是真的强。"担任队长以来,操远林建立"每日一训、每周一评、每月一考"培养机制,累计开展业务培训82场,培养出5名业务骨干。他创新"老带新"实战轮岗制度,面对突发情况,他总冲在最前线。
平凡岗位绽放青春光华
三年来,操远林的考勤表上没有一次迟到早退,他的对讲机永远是频道里最忙碌的声音。文化中心夜间闭馆时,他总要多巡视一圈;遇到暴雨天气,必定亲自检查每处排水口。当被问及为何如此认真时,他说:"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,守护它是我的本分。"2023年,他带领团队圆满完成"武汉临空港文化艺术节"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,收到业主单位感谢信12封。
在操远林的工作日志扉页上,写着这样一句话:"安全无小事,事事连民心。"这位年轻的保安队长用坚实的脚步丈量责任,以专业的服务赢得信任,在平凡的安保岗位上,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奉献。正如文化中心负责人评价:"有操队长在,我们心里特别踏实。"这或许就是对平安守护者最高的褒奖。